2014年7月8日公共基础部思政课教师在思政办公室为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展示活动”进行了演示教学。教学活动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制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折射出的10个授课重点展开。老师们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这次演示学习活动。他们深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任务艰巨复杂,这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和思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仍是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思想的争鸣是必然的路径,思想的宣讲任重道远,这在当下中国多元文化环境中显得严峻、复杂。这在贵州职院公共基础部思政教研室就授课内容的探讨也显出百花齐放之态。在每个教师20分钟的限时讲授中,陈国敏老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层次之间的关系理解》,阐述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指点出价值观世界中境界、层次的丰富性;朱茜、杨勇老师就“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异曲同工的内涵境界,朱茜老师侧重于内容阐述,杨勇老师侧重于诗歌抒情;肖旭老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的“普世价值”有什么区别》,阐述了西方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的时代、时代的局限性和虚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实践性,两种境界两个世界的价值观实有阶级追求的区别;曹俊峰老师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如何体现?”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辨,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金字塔顶端,它的价值观应凸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认为“24字价值观倡导”概括仍应深入、进一步探究,基于这种认识,他作了《析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属性》的思考。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视角世界里,思政课老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其已知的或有待完善、正确定义的内容,显示出激扬的精神活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